這個禮拜六日,親愛的同學跟學弟妹去東勢林場宿營
我留在學校台中宅!
而且把禮拜六獻給了"Medical Education"
嚴格來說是半天!
早上去聽了"快速發展的醫學vs.醫學倫理"
見到與楊志良先生勢不兩立的吳德朗
吳德朗先生貴為長庚最高醫療顧問
果然有她經營醫院與處理病患的方式
我想醫療倫理的A(Autonomy)B(Beneficence)
C(Confidentiality)D(Do not harm)E(Equality)
應該可以說是他做事的原則吧
(我想這跟RHY的想法一樣)
當然在場也是有醫師懷疑他的做法
二三十年前為一個得急性心肌炎的十八歲少女裝ECMO
是否太耗費醫療資源?
另一個問題則是病患自主權是否受到彰顯
病患想的是否跟吳德朗想的一樣
石曜堂的演講我是沒什麼感覺
下半場IRB的部分不關我的事老實說
我還做不到人體試驗
最後一個演講十分有趣
講換臉手術的醫學倫理問題
從移植物排斥到移植後的identify問題
簡單來說感謝平常我不是很喜歡的JDD辦這場演講
至少我有學到一些東西還有見到吳德朗了!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下午場的部分是醫學教育的工作坊
先記錄一下我關心醫學教育的始末:
簡單來說源自於一年級下學期的課程改革浪潮
醫學人文是甚麼?是否可以將課程劃分為幾個領域
學校的課程是否能符合這幾個領域...
我想答案並不讓我滿意
因此在表達對於課程的興趣後被RHY叫去開會
(老實說她不讓我去開會也許我就不會關心下去了)
在那場會議中我提出由於基礎課程向下放
是否可以廢除通識"四大領域"
而系主任及院長竟然毫不考慮地同意了
我想那時候我就與課程是密不可分了
一下時其實SCORE跟SCOME我都有興趣
只是最後因緣際會我到了SCORE去了
不過現在卻有學長跟學姊問我想不想選NOME!
下午場主要是講六年制的改制經驗
台灣的醫學系將於102年入學起改為六年
到了改制的前兩年每個醫學院都是如火如荼的在改
因此學校基於刺探敵情辦瞭這場工作坊
結果是其實除了CSMU與KMU外
似乎其他幾間學校如CGU,YMU,NDMC均沒有太大個改變
也就是下放所謂的基礎醫學課程
在近十年的醫學教育改革中
基礎醫學課程run一遍以KMU為首
run兩遍以YMU為首
另外在這次的工作坊中發現NTU如以往的作風一樣
是沒有太大的改變的!
在會中CGU拋出到底六年制的意義是甚麼
並討論六年級到底是所謂clerk/intern/clerkintern?
最後更拋出開放學制限制...
可見即使在院長會議裡已決定好的東西
每個院長還是不知道六年制的意義是甚麼更遑論學生
這樣的現象讓在場的我們失望
KMU將anatomy移到大二上其實想一想還OK
也許有anatomy的知識embrology會學得更好
CSMU講parasitiology,histology and embryology移到大二
也許可以減輕大三的壓力,但是學習效果同樣與高醫模式都是待觀察的
簡單來說,這個工作坊的結果是各醫學院六年制的規劃尚不明確
令人擔憂!
期待個醫學院更進一步的規劃!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首先要感謝CSMU的工作坊
除了解決了我的午餐外,也吃了下午茶
另外對GCW也十分感謝
感謝他為了醫學教育減少30萬的月薪
老實說我聽到的時候十分感動
(是說這樣也對他的身體好啦XD)
GCW的觀念的確符合學生需求
microsugery/target therapy等其實在三四年級不用放那麼多
這絕對是個正確的看法!
另外加入遺傳學也不錯(為甚麼沒有Proteomics)
個人認為該改名為轉譯醫學或分子醫學
接下來感謝NOMEs─林多偉學長與葉衡學長還有VPI吳瑀潔學姊
多偉學長都已經大六了還跑來台中聽工作坊
跟葉衡學長還有瑀潔學姊的晚餐也讓我收穫良多
其實不論是六年制或是七年制最大的問題是大一及大二
這塊之前被TMAC保護的處女地
雖然已經鬆綁,KMU and CSMU也正式放課程進去
但是博雅教育的規劃還是令人失望
醫學人文是不能Assement!
同樣博雅教育也是
報告的六間學校slide都有MD-PhD或是醫師科學家
但是都不多提(YMU稍微有提)
這顯示的是台灣的醫學教育在TMAC的醫學人文大旗一揮後
都如雨春筍的多了許多的醫學人文課程
質與量也甚少品管
而基礎的科學課程狀況也是一樣
基礎科學若沒有扎根
我想台灣的醫學研究不會進步
回頭一看,大三大四課程其實好談
大一二的規劃才是重點
我想當十二間醫學院的學生走出學校後
進入見實習後
大一二受的刺激將會顯現出來
每個學校的學生將會顯現不同的氣質與視野
醫學教育果然最重要的是大一二
這也是學姊提出大一二不應該排太多醫學教育課程的原因
希望在規畫完基礎醫學課程後
院長們能看看博雅教育的問題
另外PBL漸漸式微了
TBL及EBM也許會漸漸壯大
期待更多教學方式推陳出新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